研究生部自2003年创建以来,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按照“中国格局、世界眼光、岭南文脉”谋划与推进学校事业发展,学科专业水平不断提升、师资队伍不断增强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、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、资源条件建设不断厚实。如今,我们拥有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教授,拥有4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,拥有100余名博士师资队伍,拥有458名在校生,拥有1200多名优秀毕业学子,已成为中国华南地区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最亮丽的“名片”。
学科专业实现生态化发展,在最新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获A类等级。学校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。学校现有硕士授权点3个。一是艺术学(一级学科)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,包括“艺术理论”“音乐学”“作曲技术理论”“舞蹈学”共4个专业,17个专业方向;今年拟新增“音乐教育学”“舞蹈表演”“舞蹈教育”“杂技舞蹈编导”4个专业(方向)。二是音乐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包括“作曲”“电子音乐作曲”“指挥”“中国民族器乐表演”“钢琴表演”“电子管风琴表演与编配”“管弦乐表演”“声乐表演”“乐器工艺”“爵士乐表演”“艺术指导”“音乐教育”“视唱练耳”等,共15个专业,40个研究方向。三是舞蹈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包括舞蹈编导1个专业;今年拟新增“舞蹈表演”“舞蹈教育”2个专业,以及杂技舞蹈编导专业方向。在今年最新“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”中,我校“音乐表演”专业位居全国同类院校“第四”;“舞蹈表演”位居全国同类院校“第二”。
导师队伍结构层级化区分合理,整体实力强。导师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“第一责任人”;唯有导师强,才有可能人才培养质量高。我们现有“艺术学(一级学科)学术型硕士导师”“音乐专业硕士导师”“舞蹈专业硕士导师”三类导师近200名,具备四大特点:一是拥有一批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聘导师,包括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教授、作曲家陈晓勇教授、钢琴演奏家诸大明教授、歌唱家王云鹏(美声唱法)、竖琴演奏家于丹、小提琴演奏家陆威教授、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教授等。二是拥有一批表演与创作实力雄厚的音乐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,如所培养的学生连续获12届金钟奖得主的声乐教育家、中国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杨岩,获多个创作奖、拥有多个人才称号的作曲教授陈思昂,国际A类钢琴大奖获得者刘云天等。三是拥有一批“老、中、青”有机相结合的艺术学(一级学科)学术型硕士导师,涵盖音乐学、作曲技术理论、艺术管理、舞蹈学等多个专业及其方向。四是拥有一批为国家舞蹈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导师。总之,学校导师队伍实力雄厚,不仅推出的学术成果和艺术创作在国内外音乐界产生重要影响,享有盛誉,而且多年来导师们倾心耕耘三尺讲台,春风化雨、树木树人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硕士研究生人才。
持续深化教育改革,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。制度是学校管理的灵魂,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。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目标,坚持“质量是生命线”要求,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的分类培养模式改革,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研究生教育先进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,不断深化研究生入口关、过程关和出口关制度机制改革,探索研究生教育“导师组”培养模式;建构以音乐类理论性课程 、表演类技术性课程与能力类实践性课程“三位一体”课程体系;强化实践教学,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、艺术实践能力;密切对接社会,服务国家和广东区域文化发展需要;坚持“严进严出”“质量第一”的管理理念,从严抓好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制度建设与执行,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上升。
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,成效显著。着眼于“提高人才质量”核心任务,在课程与教学、艺术实践与学生管理等不断改革,优化全过程管理,力求全面提高成效。第一,在课程与教学上,突出以理论性课程(含人文课程与音乐学课程)、技术性课程(含作曲技术课程与表演技能课程)与实践性课程(含艺术实践课程、教学实践课程与管理实践课程)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三维结构,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性确定各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案(如在突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、音乐学专业的技术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的同时,加强实践性课程;在突出表演专业、音乐教育专业的技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同时,加强理论性课程)。提倡主讲教师开设研讨性课程,合理调整研讨性课程(seminar)与演讲性课程(lecture)的结构比重,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性、探究性学习。注重将前沿性、交叉性跨学科的科研成果转换为研究生的选修课,并将部分专业课开设成开放型课程,以“专家讲坛”系列形式加强短线讲学交流,聘请大批在国内外各前沿学科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专家、学者前来为研究生授课,极大地开阔和丰富着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信息。
第二,在实践教学方面,通过组织和举办“民间音乐采风”、“研究生学术论坛”、“室内乐音乐会”、“独奏独唱音乐会”与“教学汇报音乐会”等多种系列型活动,为研究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,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、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。鼓励研究生按相关规定以“助教”“助研”和“助管”形式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教学、科研与管理工作,同时将研究生培养与社会联通,积极创造条件与各类文艺团体、高等院校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、澳门演艺学院、广州市中小学校及云浮、汕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,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多元化实践基地。
第三,在研究生管理上,始终坚持“严进严出”“质量第一”的管理理念,注重从招生、课程建设、教学管理、学风建设、艺术实践、中期检查、论文开题报告、学位论文答辩、学位作品评审、学位音乐会、学位授予与教学评估等方面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,从严抓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,特别是加强对进口、出口及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质量监控。注重在加快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,促进教学、培养与管理的全面协调发展,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,使我院研究生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化、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良性循环轨道。
鉴于以上,多年来,学校一大批研究生优秀人才走出“星海”,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,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,荣获“金钟奖”等各类不同等级国内外大奖千余项,不少学子已然成“名”成“家”。“金钟奖”得主王传亮成为当今中国歌剧舞台最活跃的男高音歌唱家;“金钟奖”得主、“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”声乐大奖获得者洪振翔,成为中国新一代男中音青年歌唱家的杰出代表;“金钟奖”得主陈滢竹被誉为当前中国民族唱法最具潜力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;胡钟荣获美国纽约金色古典音乐大奖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、第八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音乐比赛中提琴青年组第一名;陈柏全等多名研究生组成的民族小乐队,晋级“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”获奖等,可谓星光灿烂。
2024年9月开始,研究生全面实行二级管理,把研究生按专业分属到各相关院系,这是学校党委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,以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”三位一体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高质水平的具体举措。这对充分发挥专业院系导师合力,进一步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,优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,将产生更大的组织力、引领力和推动力。
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,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,全力促进学校博士点建设,研究生部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,持续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突出以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”为牵引,不断深化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,始终为桃李芬芳踔厉奋发,为树木树人久久为功,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。
星海研究生部